上海塌樓事件凸顯中國建筑質量問題
上海“蓮花河畔”樓盤的一座幾乎完工的新建樓房上周六轟然倒塌
過去這個周末最令人震驚的消息莫過于上海一座幾乎完工的新建樓房轟然倒塌,一名工人不幸死亡。如下面的照片所示,在這個由11棟樓房組成的樓盤中,一棟13層的住宅樓筆直向后倒塌,差一點點就砸到周邊的樓盤,僥幸避免了危害更大的多米諾效應。
這個名為“蓮花河畔”的樓盤共有629套住房,其中489套已經售出。目前購房者正在要求退款,有關部門正采取措施穩(wěn)定他們情緒。上海市政府網站的一份公告稱,這個項目的開發(fā)商是上海梅都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政府已經凍結了該公司的資產;上海市官員表示,確定梅都房地產有能力向購房者退款。聲明稱,政府為蓮花河畔的購房者設立了一個熱線咨詢電話,截至周日下午,由信訪部門和律師團組成的工作組已經接待了超過半數(shù)的購房者,幫助他們與開發(fā)商談判。
與此同時,有關部門正在調查這起事故的原因,該樓盤項目開發(fā)商、建筑商、施工方、監(jiān)理方等單位共有9人被適當控制。
記者未能聯(lián)系到上海梅都房地產代表對此置評。
這一事件可能暴露出了中國松散建筑操作中一些令人不安的事實,中國的樓房都是由基本上缺乏技術的民工匆忙修建的,開發(fā)商可能在其中投 取巧,忽視建筑質量。
據《上海日報》(Shanghai Daily)報導,初步調查顯示倒塌樓房挖掘地下車庫是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挖掘過程中,大量的泥土被挖出,堆放在樓房倒塌一側;泥土的重量導致河岸崩塌,從而導致河水浸入泥土,使得樓房的地基變得松軟泥濘。
《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報導,蓮花河畔樓盤所進行的打樁是由預制混凝土樁制成的,這在香港是不符合規(guī)定的,因為這種樁強度不夠,不足以支撐香港常見的超高建筑。但在中國大陸,樓房施工卻經常使用這種樁,因為大陸的樓房一般都比較低。
建筑質量問題一直困擾著中國大陸,不過這些問題似乎在農村地區(qū)和較小城市更為常見,而很少出現(xiàn)在上海和北京這樣的大都市。去年四川大地震導致諸多學校樓房倒塌,很多父母指責學校的建筑是“豆腐渣工程”,因為其他周邊的建筑卻能夠在地震中抵御住沖擊。中國國有媒體最近報導,由于工程偷工減料、官員盜用公款,建筑工人不合格,黃河的幾個新建大壩目前存在著潰壩的危險。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jiān)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